-
长沙文创产业强势崛起:文化艺术业营收增速超六成领跑服务业
在招商引资政策持续发力和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湖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相关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其中文化艺术、体育等新兴领域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展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信号。 一、文创产业跃升为经济增长新支柱 湖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文化艺术业以64.6%的同比增速位居各行业之首,远超全省服务业18.3%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一现象与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密切相关,该园区通过整合数字内容制作、影视版权交易等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式发展。同期体育服务业增长54.9%,反映出全民健身战略推动下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 二、数字经济与传统业态深度融合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54.3%的高增长,体现了湖南省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建投入成效。长沙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数字出版、云演艺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其中部分企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复原非遗项目,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电信广播电视领域则以78.6亿元营业利润凸显技术壁垒带来的竞争优势。 三、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长株潭都市圈集聚了全省65%以上的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形成"文化+科技""文化+旅游"多元业态。岳阳城陵矶新港区依托保税政策发展文化贸易,湘西州则重点培育民族特色演艺项目,差异化发展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湖南省出台的文旅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对原创内容生产、文化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给予专项资金扶持。长沙近期推出的夜间经济提质方案,直接带动剧场、美术馆等场所延长运营时间,促进文化消费时段扩容。 专家分析指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打通"内容创作-技术转化-市场运营"全链条。当前湖南省正探索建立文创企业白名单制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破解轻资产企业贷款难题,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25-08-11
-
郴州汝城医药项目引资启动 畲族文化区打造高端原料药基地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近期启动一项重点医药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计划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建设年产万吨级吡啶羧酸衍生物及维生素K3的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6441万美元,选址于汝城县热水镇高滩畲族瑶族村,将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形成"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一、项目定位与产业价值 吡啶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抗艾滋病药物、心血管药物及农药合成领域。全球市场数据显示,吡啶类化合物年需求增长率稳定在6%以上。项目规划的25000吨产能将有效填补华中地区高端医药中间体供应链缺口,配套生产的三聚乙醛可作为消毒剂原料,维生素K3则用于饲料添加剂和凝血类药物生产。 二、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2小时交通圈可覆盖韶关、赣州等区域性物流枢纽。高滩畲族瑶族村作为省级民族特色村寨,享有少数民族地区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当地政府将项目纳入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环保指标达到《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限值要求。 三、生产技术与市场前景 项目采用催化氧化法制备吡啶羧酸工艺,相比传统工艺可降低能耗30%。终端产品拟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集群进入国际市场,预计投产后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新增就业超500人。行业分析表明,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进,国内高端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2024年有望突破800亿元。 四、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 高滩畲族村保留着完整的畲语体系和传统造纸技艺,项目规划中专门设置民族文化展示区,将部分收益用于非遗传承。建设方案采用"前厂后村"布局,生产区与居民区保留200米生态缓冲带,既保障生产安全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五、投资要求与效益分析 根据芜湖市产业导向政策,投资者需满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的标准。项目测算显示,达产后年综合税收可达3000万元,相当于汝城县当前财政收入的8%。当地已配套设立产业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设备购置补贴。 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原料药生产-民族特色旅游-生态农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成为湘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案例。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土地平整,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2025-08-11
-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加速升级 南车株洲所冲刺300亿营收目标
在湖南省株洲市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与高端装备制造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当地龙头企业南车株洲所正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2014年该企业营收突破200亿元后,2015年乘着"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将年度目标提升至300亿元,并通过标准动车组等重大项目投产展现强劲发展动能。 一、战略目标升级锚定高质量发展 2015年,在国家加速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政策指引下,株洲所制定"确保280亿元、冲刺300亿元"的营收计划。这一目标较2014年实现的200亿元规模提升50%,其底气来源于企业在牵引系统、减震部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株洲市发改委相关文件显示,该所当年立项的27个研发项目中,有14个涉及高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 二、重大项目投产保障产能释放 标准动车组项目作为战略产品,其生产线在春节前完成调试并投入量产。生产部门采用三班倒机制,关键工序合格率控制在99.6%以上。同期建设的弹性元件生产基地,可年产空气弹簧20万套,其中青岛庞巴迪项目订单占比达35%,长沙地铁2号线配套产品已通过德国莱茵认证。 三、智能制造体系支撑高效交付 株洲所引入的MES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在春节假期期间仍保持100%设备开机率。弹性元件事业本部的智能裁断生产线,将帘布加工精度提升至±0.3毫米,较传统工艺效率提高40%。企业年报显示,该技术已应用于国内11个城市地铁项目。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新动能 与中南大学共建的减震技术实验室,年内完成6项新材料测试,其中纳米级钢丝帘线技术使产品疲劳寿命延长30%。株洲高新区提供的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重点攻关时速400公里动车组配套技术。 五、国际化布局服务"一带一路" 在株洲市商务局推动下,企业已在马来西亚、土耳其设立技术服务中心。2015年承接的海外订单中,东南亚市场占比达62%,其中泰国复线铁路项目首次实现牵引系统整机出口。 当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汇聚上下游企业287家,形成从研发设计到维保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作为链主企业,南车株洲所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正带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株洲市工信部门预测,该所全年营收目标达成后,将直接拉动地方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增长15%以上。
2025-08-11
-
益阳市资阳区启动治污工程PPP项目 政企合作助力生态治理
益阳市资阳区通过PPP模式推进治污工程招商引资,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旨在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该项目涵盖资阳大道污水管铺设和接城堤泵站配套工程,是资阳区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 一、项目背景与规划 益阳市资阳区位于洞庭湖流域南岸,水系发达但部分区域存在污水收集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原有排水设施已难以满足需求。该治污工程被列入区域环保重点任务,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企协作实现高效建设与运营。 二、工程核心内容 1. 资阳大道污水管工程:新建3200米圆管涵,分文昌路东、西两段实施,同步推进沿线拆迁工作,解决周边区域污水直排问题。 2. 接城堤泵站及管网:建设提升泵站1座,配套管网约1.5公里,增强污水输送能力,服务范围覆盖资江沿岸居民区。 三、PPP模式创新应用 项目通过竞争性磋商选择社会资本方,合作期限拟定为15年(含建设期2年)。政府方负责土地协调与监管,企业承担设计、投资及运维,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回报机制,确保项目可持续性。 四、生态与经济效益 工程完工后,资阳区污水收集率预计提升30%,年减排COD超200吨。同时,管网建设将带动建材、劳务等产业链需求,创造就业岗位约150个。 五、实施进展与监管 目前已完成地质勘测与方案评审,拆迁工作进入公示阶段。区政府成立专项小组,定期公开施工进度,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环境监理,确保工程合规推进。 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益阳市资阳区在生态治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同类地区探索PPP模式治污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后续将重点保障施工安全与资金使用效率,力争打造省级环保示范项目。
2025-08-11
-
雨花区赴深开展产业合作交流 签约14个重点项目引资60亿
近日,长沙市雨花区在深圳成功举办产业合作交流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现场签约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领域14个优质项目,总投资额达60亿元。此次活动展示了区域产业规划与招商成果,吸引了200余家企业及机构代表参与,标志着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聚焦七大板块构建产业新格局 活动现场重点推介了武广高铁中央商务区、红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七大产业功能区。其中,武广片区依托高铁枢纽优势规划建设总部经济集群,红星区块则聚焦商贸消费升级,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文化旅游示范区整合生态资源与文创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区强化机器人、电商物流等产业链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二、龙头企业项目夯实产业基础 签约项目涵盖多个领域:金融板块引入全国性小贷总部,强化区域金融服务能力;智能制造领域落地机器人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文旅产业签约泛文化创意园项目,融合湖湘文化元素与数字技术;特色小镇开发聚焦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这些项目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在雨花区加速集聚。 三、招商机制创新成效显著 自专项招商行动启动以来,雨花区累计对接企业超千家,推动百余个项目进入实质洽谈阶段。通过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已落地重点企业600家,其中60个签约项目中有50个完成落地,转化率达83%。此次深圳行采用“精准对接+平台推介”模式,有效提升招商效率。 四、跨区域协同激活发展动能 活动搭建了长沙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合作桥梁,参会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两地将在技术转移、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部分签约项目拟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数据显示,雨花区近年引进投资中,珠三角地区占比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五、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发力 为保障项目落地,雨花区推出审批代办、政策兑现等专项服务,设立产业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区域内交通网络、科创平台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经济带辐射效应显著。此次签约企业将享受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此次合作交流活动不仅促成项目签约,更建立起长效对接机制。雨花区将持续跟踪项目进展,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08-11
-
岳阳城陵矶新港区聚力攻坚重大产业项目 加速高质量发展步伐
近日,岳阳城陵矶新港区通过召开专题调度会,聚焦六大重点产业项目推进,以问题导向强化部门协同,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会议围绕物流、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协调,明确责任分工与解决路径,彰显了该区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一、多领域重大项目协同推进 此次调度会重点研究的六大项目涵盖现代物流、高端建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其中,智慧商贸物流园项目将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枢纽;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投产后,可填补华中地区特种钢材产能空白;工业表面处理新材料项目则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形成超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跨区域联动破解建设瓶颈 针对项目推进中涉及的征拆安置、基础设施配套等共性问题,新港区管委会联合岳阳楼区、云溪区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一事一议”协调机制。例如高压线迁改工程已制定分段施工方案,国土报批事项进入绿色通道审批流程。通过跨行政区域资源调配,确保土方平整、蒸汽管线铺设等基础工程在2024年一季度前全部完工。 三、全流程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会议明确要求推行“项目管家”制度,由管委会班子成员牵头对接各企业,将施工许可办理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对于企业反映的融资需求,已协调金融机构开发“园区贷”专项产品。统计显示,2023年该区通过“拿地即开工”模式,推动产业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30%以上。 四、双轮驱动培育产业生态 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新港区同步布局产业生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将配套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引进高校科研团队入驻;物流园项目计划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这种“基建+服务”模式,有效促进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提供支撑。 当前,城陵矶新港区正以此次调度会为契机,实施“周调度、月通报”督导机制,确保所有项目按2024年建设计划节点推进。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效能,该区持续释放“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为岳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积蓄强劲动能。
2025-08-11
-
岳阳君山区以生态为基加速新兴产业布局 打造绿色制造示范区
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岳阳君山区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积极布局新兴产业。近日,当地相关负责人深入重点企业调研,强调要落实“生态+新兴产业”战略,强化绿色制造理念,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生态优先引领产业转型 君山区依托洞庭湖生态资源,将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该区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准入,重点引进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以华立丰、金联星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能耗下降与产能提升的双重目标,成为绿色制造的标杆案例。 二、政策服务助力企业攻坚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君山区发改和工信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简化审批流程,提供技术对接服务。例如,三利和公司在申报省级智能制造项目时,仅用5个工作日便完成手续办理;致远电磁铁通过政策支持,成功研发低功耗电磁设备,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三、项目落地夯实发展根基 2024年,君山区新引进工业项目总投资额超50亿元,其中国泰公司投资的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该区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机制,确保土地、资金等要素精准配套,目前在建的12个重点项目均按计划推进。 四、创新驱动培育增长引擎 当地政府联合高校设立产学研基地,推动企业技术攻关。金联星公司与科研团队合作开发的稀土新材料,填补了国内细分领域空白;同时,君山区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奖励企业专利申报与成果转化。 五、产城融合擘画未来蓝图 围绕“洞庭生态明珠”定位,君山区规划建设滨江新区,布局生态廊道与智慧园区。未来三年,该区计划新增新兴产业企业30家以上,绿色制造产值占比提升至60%,形成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
2025-08-11
-
长沙嘉雨路旭日东升门面招商:商贸核心区1200平黄金商铺
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嘉雨路的旭日东升项目,正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商业配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该项目毗邻浏阳河风光带,周边聚集万家丽建材市场、高桥大市场等五大专业市场,现推出1200平方米临街门面,为住宿餐饮行业投资者提供稀缺商业资源。 一、区位优势凸显商业价值 项目坐落在长沙传统商贸核心区,半径三公里内覆盖马王堆建材市场、东方家园建材市场等大型交易集散地,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2栋25层高层建筑形成地标性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7816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确保商业空间开阔性。 二、立体交通网络赋能物流效率 距离长沙地铁5号线站点仅800米,周边三纵三横主干道贯通全城。经实测,15分钟车程可达长沙高铁南站,30分钟直达黄花国际机场。在建的浏阳河风光带将进一步提升区域休闲消费吸引力。 三、专业市场集群创造稳定客源 半径两公里范围内形成建材家居、农产品批发、小商品贸易三大商业生态圈。2023年数据显示,高桥大市场年交易额突破千亿,马王堆市场年货运吞吐量达200万吨,为配套服务业提供持续消费需求。 四、定制化空间满足多元业态 此次招商的1200平方米门面采用框架结构,层高5.4米,可自由分隔为餐饮旗舰店、连锁酒店大堂或品牌体验中心。项目配备200个地下车位,货梯与客梯分流设计符合商业运营标准。 五、政策红利助推投资回报 雨花区2024年出台商贸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住宿餐饮企业给予租金补贴。区域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保持8%以上增速,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2025-08-11
-
邵阳县绿色建材产业园招商:年产48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项目
邵阳县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正积极推动绿色建材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当地已探明大理石储量超3亿立方米,涵盖邵阳黑、汉白玉等优质品种,为建设现代化大理石板材加工厂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规划的年产48万平方米板材项目总投资606万美元,可采用独资、合资或合作开发模式,旨在打造集开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一、资源禀赋支撑产业升级 邵阳县黄荆乡、白仓镇等区域的大理石矿藏具备储量大、品种多、品质优三大特点。其中"邵阳黑"因其质地细腻、光泽度高,被广泛用于高端建筑装饰领域。经专业机构检测,当地石材抗压强度、吸水率等指标均达到国家建材标准,适合加工成各类板材、异型材。 二、技术路线与产能规划 项目拟引进自动化桥式切割机、多头抛光机等设备,采用湿法生产工艺控制粉尘污染。生产线设计兼顾标准板与定制化产品,年处理荒料量约3万立方米,成品率达65%以上。产品组合包含2cm厚标准板、薄板及拼花板材,主要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建筑装饰市场。 三、配套政策与区位优势 邵阳县对绿色建材项目提供土地出让金优惠及税收减免政策,园区内已建成专用变电站和污水处理设施。洛湛铁路、二广高速构成立体交通网,6小时可达沿海港口。当地政府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对设备采购给予15%的补贴。 四、市场前景与投资回报 2022年我国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8.3%,其中人造石、复合板等新型产品需求显著上升。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0万美元,投资回收期约5年。邵阳县已与多家建筑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确保30%产能优先采购。 五、环保标准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严格遵循《石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循环水系统实现零排放。废渣将用于生产人造石英石,边角料加工成马赛克等副产品。园区配套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2025-08-11
-
湘江新区智能驾驶测试区加速建设 助力自动驾驶产业招商引资
湘江新区智能驾驶测试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三大控制性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基本完成,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17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自2016年9月启动以来,通过多元化场景布局和分阶段建设,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测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招商引资的关键平台。 一、测试区建设进展与规划 湘江新区智能驾驶测试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之一。项目规划分三期建设,涵盖城市道路、乡村道路、越野道路等多种交通场景,并设置3个T字路口、2个十字路口、环岛及高速模拟路段。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进入路面铺设和智能化设备安装阶段。 二、多元化场景模拟技术验证 测试区设计充分模拟真实交通环境,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乡村窄路及非铺装越野路段,可满足不同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需求。环岛和复杂交叉路口的设置,有助于验证车辆在无信号灯条件下的协同通行能力。此外,高速模拟路段将为自动驾驶卡车和乘用车提供高速场景下的技术验证平台。 三、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湘江新区智能驾驶测试区的建设,是湖南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举措。测试区建成后,将为车企、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标准化测试服务,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同时,该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四、未来展望与区域协同 随着一期工程的交付,湘江新区智能驾驶测试区将成为辐射中部地区的自动驾驶技术创新高地。后续二期、三期工程将逐步完善测试场景,并探索车路协同、5G-V2X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湖南省正以该测试区为核心,联合周边省市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025-08-1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